» 您尚未 登录   加入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落魄人论坛 -> 知识资料 -> 成语与古诗中的昆虫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成语与古诗中的昆虫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红色辣椒
4 级别:管理员
头衔:

性别: 保密

功勋:水龙王 11985篇
精华: 0
威望: 11987
财富: 119031 金币
贡献值: 0
在线: 1648(小时)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注册时间:2013-05-29
最后登录:2016-09-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成语与古诗中的昆虫

红色辣椒 说:
虫飞古诗中
  两干多年来,我国歷代文人墨客写下了数以万计、膾炙人口的的诗篇。唐朝,曾经是我国歷史上文化昌盛的朝代,留下不少光采夺目的诗篇。其中广為流传、膾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籟无声的寧静夜色;“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这些咏虫诗,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而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昆虫的形态特徵和生物学特性以及保益防害的丰富知识。
 
颂蚕
  《唐诗三百首》中提到蚕的只有两首:“稚鴝麦苗秀,蚕眠桑中稀。”(王维《渭川田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歷史。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驥伏櫪”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唐诗三百首》中有关蝉的诗句最多。蝉隶属於同翅目蝉科,其卵多產于树木嫩枝皮下组织内,若虫生活在土中长达数年之久,北美有一种蝉,它的若虫需在土中生活17年,故称十七年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李商隐《落花》)的诗句。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輞川閒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閒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蝴蝶最早见於文学作品,恐怕是先秦散文名著《庄子》。庄周梦蝶即為其中有名的一篇。文中述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隻蝴蝶,“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也”。等他醒来,惊奇地看到自己是庄周。因此,他糊涂了,不知是庄周做梦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成庄周。这个寓言是要说明,蝴蝶与庄周、物与我,本来就是一体,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去追究。自此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中充满对亡友的追思,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怀,诗中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喻物為合,而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喻物為离。《长干形》的诗中,业有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產卵和蜻蜓点水產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由於两种蝶的保护色,致蝶、花一色,难以辨认。唐祖咏《赠苗发员外》中有“丝长粉蝶飞”的诗句,说的就是尾突细长如丝、阿娜多姿的丝带凤蝶。还有唐代卢纶《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蝶散摇轻露,鶯衔人夕阳。”元稹《景申秋八百》:“蜻蜓怜晓露,蛺蝶恋秋花。”王建的《晚蝶》:“粉翅嫩如水,绕彻乍依风。日高霜露解,飞人菊花中。”都道出了蝶恋花、喜白天活动的习性。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诗:“蝶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描述了蛹羽化為蝶、蝶凌空飞舞的变化过程。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膾炙人口。萤属於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為萤”之误。李商隐《隋宫》中,也有“於今腐草无萤光,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害虫為害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的现象在古诗中有描述。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餘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軾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於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这些诗句,不仅描述了当时蝗虫给农业生產造成的严重损失,而且从诗人在咏虫诗中的寄託,揭示了农民家贫如洗、衣食无著的凄惨生活。
 
    在保益防害方面,古人早有深入观察。王建《田家留客》诗:“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夙土。”可见在唐代养蚕时就在注意防除蝇鼠敌害的同时,还採取蚕房换土防止蚕病传染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大田》中就有“去其螟,及其蟊贼。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记载,而苏軾在“秉畀炎火传自古,荷锄散掘谁敢后”的诗句中则记述了当时用火烧和挖埋相结合的治蝗方法。然而,在蒲松龄的《捕蛹歌》中“我前建蝗策,顺风熏烟瓶。行者已有效,高渺胜旗旌。”则进一步引伸了用烟熏杀蝗比用竿子掛布片驱逐蝗虫的效果好得多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害虫方面,我们的祖先也為我们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唐代章考标的“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蛛网干层,五穀丰登”,还有蒲松龄的《驱蚊歌》:“夏蚊长毒如蝇,薄暮暗室如雷轰。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氓:”都把青蛙、蜘蛛和蝙蝠等当成“农田卫士”、“灭虫能手”和有益动物以及农业丰收、人体健康的预兆予以高度讚誉。

形态
  昆虫的形态特徵,在古虫诗中常有描述。《后汉书·袁绍传》中:“运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说的是螳螂的一对前足极為发达,形如刀斧,运则神速。北宋苏舜钦《寒夜答子履见寄》:“剑埋犹有气,蠖屈尚能伸。”说的是尺蠖只有两对腹足,它是一伸一屈象量尺一样向前爬行前进的。描述得更為形象生动的要数苏軾的“两角徒自长,空飞不负厢,為牛竞何益? 利吻穴枯桑。”这首佳句了。它把成虫具有一对长触角和幼虫钻蛀树干严重危害桑树的天牛描画得多麼形象!
习性
  唐代李端《鲜於少府宅看花》诗云:“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描述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花酿蜜的匆忙情景和蝴蝶停立在花蕊上两对翅竖起如同坐著的形态。而蛾类的习性与蝶类迥然不同。唐代张祜《赠内人》诗:“斜拔玉釵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诗人在此讚美妻子的慧心仁术。其实飞蛾隶属鳞翅目异角亚目,幼虫绝大多数取食植物,且有為数甚多的大害虫,大可不必心发慈悲去救它们。相反,现在人们还安装黑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习性,进行测报或诱杀。王建《新晴》诗:“簷前熟著衣裳坐,风冷浑无扑火蛾。”还有齐已在《默坐》诗中“灯引飞蛾拂焰迷,露淋栖鹤压枝低。”这都揭示了蛾类夜晚扑火的习性行為。其实,描画得维妙维肖的要算“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这首古诗了。也许这是对“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成语和蛾类具有“趋光性”的最佳描绘吧!难怪昆虫学家把蛾类取名為“夜出性昆虫”。
 
  再看白居易《寓意诗五首》中云:“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可见,早在千年前对钻蛀性昆虫的為害习性和為害状就已有较细緻的观察了。直至清代蒲松龄的《蝗来》诗:“禾头公然相牧牡,或言旬日遗虫生。”连蝗虫在庄稼上交尾產卵的习性和经十来天变成蝻(若虫)又為害的生活史也观察、描述得十分準确了。
即兴
  不少诗人以景起兴,吟诗来描述虫子与气象因数关系更是屡见不鲜,卢纶《客舍苦雨即事》诗:“穴蚁多随草,巢蜂半隧泥,坏阑留眾蝶,剞栋止群鸡。”可见一场狂风暴雨,把蚁冲打在草丛中,蜂巢打落在地上,蝴蝶也躲在篱栏之中了。同时也描述了蚁、蜂、蝶这些属於变温动物的昆虫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极其敏感的。唐代唐延谦《采桑女》诗云:“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发迟。”这就说明了由於春寒温度低,寒潮频繁,致使桑芽迟发,蚕儿成长就必然慢了。刘禹锡《春词》云:“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诗句描写一片春光总是情。人们多数知道蜻蜓捕食飞翔的小虫,属於益虫,却很少知道蜻蜓也可入药。人药时去翅足炒用,雄性者有益肾强阴之功效,主治遗精、阳痉。
  古诗中对昆虫演变进化的描述也有独到的见解。唐代韦应物在《咏琥珀》诗中有“曾為老伏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覿(音狄)。”的名句,说的是双翅目的蚊蚋小昆虫掉在松脂中,经过千年,变成了琥珀,但蚊蚋在其中仍清晰可见。科学地解释了琥珀及昆虫化石的成因和过程,只是时间说少了一些而已。
  “中国有著丰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中国古诗具有芬芳的香气。”这是哥伦比亚诗歌大师吉列尔漠·巴伦希亚在他译的中国古诗集《震旦》中说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我国古诗的高度讚颂和仰慕之情。我国古代昆虫诗内容浩繁、绚丽多彩,它不仅是古诗人在咏虫诗中的寄託,而且也是文学艺术与昆虫学以及农业科学紧密结合的產物,是我们应该认真发掘的、珍贵的文化科学遗產。




※ ※ ※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 ※


[楼 主] | Posted: 2013-08-06 21:51 顶端
红色辣椒
4 级别:管理员
头衔:

性别: 保密

功勋:水龙王 11985篇
精华: 0
威望: 11987
财富: 119031 金币
贡献值: 0
在线: 1648(小时)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注册时间:2013-05-29
最后登录:2016-09-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红色辣椒 说:
与昆虫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一)

无头苍蝇
形容做事找不到目标,到处碰壁。
苍蝇是双翅目昆虫,我国最常见而与人类关系最大的為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也就是家蝇在我国分佈的一个亚种。
 

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焦躁不安的样子。
 

襟若寒蝉
像晚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襟:闭口,不作声。若:好象。寒蝉:晚秋的蝉,一般不再叫。
蝉俗称知了,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夏秋季节,当你走进树林时,你就会听到:“知了,知了”的悦耳动听的蝉鸣声。蝉的鸣叫声既不是用嘴,也不是用嗓,而是用翅后空腹里的一对似鈸般的“乐器”发出的。蝉鸣,是它的求偶手段,标誌著它要举行“婚礼”了。会鸣的都是雄蝉,而雌蝉都是“哑巴”,但雌蝉有专门听雄蝉声音的耳朵(听器)。蝉生活在树上,它有一个针一样的长嘴(刺吸式口器),能插入树枝吮啄汁液。而且,雌蝉在產卵时还要划开树皮,损伤树木。而卵孵化出幼虫,落到地面,钻入土中靠吃树的嫩根生活好几年。有一种十七年蝉,顾名思义要活17年之久。到春暖花开时,蝉的幼虫才爬上树干脱壳而去,渐渐老熟,变為成蝉,爬到树梢上去。夏天,人们常可以看到柳、杨、榆等碧绿的树冠上,出现一蓬蓬蜡黄的枯枝,这就是蝉的所為。所以说蝉是树木的害虫。但蝉又是著名的观赏昆虫,蝉蜕是有用的中药。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叫杜密,少年时就显示出了特有的才华。他曾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太僕等官职。他為人稳重质朴,才华出眾,為官清正,执法严明,知人善任。杜密辞官回到家乡以后,对政事依然十分关注。他经常会见郡首、县令,议论天下大事。他常向太守推举好人好事,批评和揭发坏人坏事。当时,有个叫刘胜的官吏是杜密的同乡好友,原任蜀郡太守,后来也辞官还乡。刘胜的為人与杜密正好相反,他名哲保身,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
  有一次,太守王昱对杜密称讚刘胜是个清高的人。杜密却说:“刘胜是一位大夫,像他这样地位很高的人,受到上宾的礼遇,本应為国為民多做些好事,可是他对好人不敢推荐,听到坏人坏事又不吭声,这就像冷天的知了一样,默不作声。他只图自己平安无事,对国家却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实际上是个罪人,有什麼可称讚的呢?”杜密又说:“我发现贤人就向你推举,发现坏人坏事就向你揭发,使你能够惩罚分明,扬善除恶,这不也是為国家尽一点力嘛!”王昱听了这番话,很是敬佩,以后更加厚待杜密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此语出自《韩诗外传》卷十:“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在《说苑》也有此故事:“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此寓言起源於西元7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欲出兵攻打楚国,有大臣不敢直言諫阻而编造出来。吴王听后猛然醒悟,连声说对,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吴王再也不提攻打楚国的事。
  螳螂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以捕食其他昆虫為生,前足很发达,变為捕捉昆虫的有力工具。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於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唐代白居易:“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縈”。宋代释道原:“声闻执法坐禪,如蚕丝自缚。”郭沫若《波斯诗人我默伽亚謨》:“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作茧自缚,终而至於发狂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了。”
 

  蚕属鳞翅目蚕蛾科,性情温柔,幼虫取食桑叶,老熟化蛹时却银装素裹,显得那麼洁白可爱。蚕蛾虽然有翅已不善飞翔,但在求爱婚配时,也常婆娑起舞,怪不得人门称它為“蚕姑娘”。蚕儿“作茧自缚”并非出於自讨苦吃,而是保护没有自卫能力的“蛹宝宝”安全渡过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静止阶段。
春蚕到死丝方尽
 

  由於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讚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此句源自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蚕蛾属鳞翅目,蚕蛾科,性情温柔。蚕儿的幼年要换四次衣,到幼年老熟时,即不食不动好似睡觉,称為“蚕眠期”,不久即排尽体内的残渣废液,开始吐出洁白的丝,织成一个个丝茧。蚕幼在茧中将丝吐尽后,呆上几天便蜕去那层满是皱褶的旧皮,变成了圆圆胖胖的黄褐色蛹,人们称它為“蛹宝宝”。不久又变為带有翅膀的蚕蛾,挣破自缚的丝茧,获得自由。由於它们早已被人们从野生驯化為家养,现在的真名实姓叫家蚕蛾。
 

  人们都知道蚕儿会吐丝结茧,可是丝是怎样製造出来的,却不一定完全清楚。原来蚕儿幼虫的身体内,有一套结构完整、构造复杂的叫做丝腺体的造丝系统。丝腺体连接著头部下面叫做挤压器的吐丝泡,由这两个基本部件组成一台“天然纺织机”。一隻老熟幼虫的身体内,有两列细胞组成的丝腺体,它要比身体长5倍,并且与贮藏丝液的袋状囊相通。头上的挤压器与周围的肌肉连接著,蚕儿吐丝时,头上的肌肉不停地伸缩,将丝腺体中的丝液抽压出来,丝液与空气接触后,便形成细长的丝。
 

  蚕儿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左右摆动著。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儿作茧的丝,是一个个排列得很整齐的“8”字形丝围,每20多个丝圈叫做一个丝列。当茧的一头织好后,它会来个1800大转弯,开始织茧的另一头,因此,家蚕的茧子都是两头稍粗,中间稍细,很像一颗花生。蚕儿每结好一枚茧,需要转换250一500次位置,编织约6万个“8”字形丝围,每个丝围约有0.72釐米长。蚕儿就是这样不停地织呀织的,将自己体内的丝完全抽尽后,才化蛹变娥,接种传代,世世代代為人类造福。
 

金蝉脱壳
 

  蝉是一种昆虫名。蝉变為成虫时,要蜕去幼虫时的壳,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蝉属於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世界已知有3000餘种,我国已知种类有120种之多,常见的蝉有:蟪蛄、蚱蝉、寒蝉、鸣鸣蝉、红蝉(药用中文名為红娘子)等。為不完全变态类昆虫。
 

  蝉的若虫生活在地下,老熟时用前足扒开一个通道,上升到地面,傍晚时分钻出洞来,爬到植物茎於、篱笆、墙壁或石块上,用6条腿抓牢,静止半小时左右,从胸部背面裂开一条缝,依靠体内的血液冲涨和肌肉的收缩,便脱出原来若虫期的旧壳,变成一隻长著透明翅膀的成虫--蝉。这个过程就叫做“金蝉脱壳”。
 

  刚脱壳的蝉,体色白嫩,四翅卷缩,过一小时左右,逐渐由白变黄,再进一步变為黑褐色,但前后四翅始终保持洁白晶亮,只有纤细的黑色翅脉点缀其中,显得更加精緻。人们常把製作精巧,体薄透明的工艺品,喻為“功薄蝉翼”。
 

  蝉的成虫寿命并不长,一般為20天左右,雄虫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虫还继续取食,补充营养,以便使卵巢中的卵粒发育成型,再选择适宜树木的枝条,把卵產下,完成繁殖儿女的重任后,才从容死去。
 

  人们会问,从初夏至秋初都可听到蝉的鸣声,又是何道理?这是因為不同种类的蝉(即使是同一种类的蝉),它们的出土羽化时间极不整齐的缘故。
 

  蝉属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

[1 楼] | Posted: 2013-08-06 21:54 顶端
红色辣椒
4 级别:管理员
头衔:

性别: 保密

功勋:水龙王 11985篇
精华: 0
威望: 11987
财富: 119031 金币
贡献值: 0
在线: 1648(小时)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注册时间:2013-05-29
最后登录:2016-09-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红色辣椒 说:
与昆虫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二)



螳臂挡车
 

  螳臂為螳螂的前腿。《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鳞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意思是螳辫举起臂膀抵挡车轮,不知道它力不胜任啊。后来就用“螳臂挡车”比喻不自量力。
 

  螳螂属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餘种,主要分佈在热带地区,我国已知约100种。為陆生不完全变态类捕食性昆虫。由於螳螂的前足构造特殊,故有不少有关的描述。因常举前足,形成挡道之势,故有当郎、当轮等名。又因步行时以中、后足著地,昂首慢行,与马相似,遂有“天马”之称。李时珍曰:“螳螂驤首奋臂,修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以须代鼻,喜食人发”。又因其举起前足状如祈祷,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人说它这样举足昂首像是在“乞讨”食物。螳臂虽不能当车,但它那粗壮并带有利齿的前臂和灵敏的动炸,不但能捕住蝉,就是能飞善蹦的大蝗虫也难逃它的攻击。
 

断肢自救
 

  这是比喻為了逃避敌人的危害,可断其肢体而救得性命。这种现象在双翅目大蚊科昆虫中比较普遍。大纹的腿又细又长,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后很容易脱落,而虫体本身并不会受到伤害,却可借机逃走。
 

  大蚊属双翅目,大蚊科,与吸血传病的蚊虫,只能算是远房姐妹。
 

  大蚊的幼期一般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通常取食土壤中的腐烂物质,有些种类也危害植物的根,成為水稻的一害。因此,在稻丛中常见到大蚊的成虫用前足抓住叶片,后面的两对足伸得直直的垂吊著,摇摇晃晃的身体像是在荡秋千。如果不去触动它,又好象一具乾枯的虫尸,原来它是以装死迷惑敌人。
 

  大蚊的这套骗人把戏,可欺骗不了“捕虫能手”青蛙的锐利眼睛。当青蛙看到垂吊著的大蚊时,便猛然跳起,张嘴伸出长舌捕住大蚊。本想享受一顿美餐,哪知卷入口中的只是一条细细的大腿。原来大蚊受到突如其来的攻击,便断肢自救,逃之天天了。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能產生一种对不利环境的抗性行為。人发现蚊、蝇、蝶蛾类足上的跗节是杀虫药剂D.D.T极易通过的部位,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脱落而免於一死。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残体自卫”。
 

蚍蜉撼树
  

      蚍蜉:大蚂蚁。小小的蚂蚁竟想撼动参天的大树,这不是很可笑吗?该成语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唐·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是多种蚁类的总称。世界上记载的有4600种以上。几乎全部是营社会性生活。為全变态陆生昆虫。
 

  汉语成语词典中说蚍蜉是大蚂蚁,究竟指哪种蚂蚁恐伯无从考证。有些蚂蚁确实兄猛,虽不能撼动大树,但由於善吃肉食,不仅可捕食其他昆虫和小形动物,甚至还可侵袭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工蚁喜阴天或夜间群体活动,编队而行,遇有小动物就群起进攻致敌於死命,形如大兵团作战,因此中文名叫“军团蚁”。
 

  有一种蚂蚁,它们虽不能掐动大树,但可以将树干蛀空,使大树折倒。不过这种蚁不是黑蚂蚁,而是属於等翅目的白蚁。
 

飞蛾扑火
 

  蛾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讚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採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藎。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藎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藎写的诗后很讚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麼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意思是:砚臺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臺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藎来代写了。
朝生暮死
 

  意為早上才出生,晚上即死亡,比喻寿命很短。诗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尔雅释虫》写道:“蜉蝣,渠略也”。
 

  蜉蝣真的是这样命短吗?其实“朝生暮死”是一种误解,就从稚虫到成虫的全过程而言,蜉蝣的生命还是相当长的。
 

  蜉蝣属蜉蝣目,目前世界已知约1270种,其实远不止比数。蜉蝣為原变态类的水生昆虫,其特点是有一个亚成虫阶段。稚虫生长发育到半成熟时,在胸部背面就长出了发达的翅芽,然后顺著伸出水面的草茎,或岸边的岩石爬出水面。这时它仍身体上的足、尾须和体内的生殖器官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此时称之為亚成虫。亚成虫一般都是在夜间爬出水面,在水边的草丛或石块上停歇很短时间,即脱去亚成虫的“外衣”,才变成触角很短,复眼大,胸背上有两对大而脆弱的膜质状的翅,细长的身体,纤细的足,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尾须拖在腹部末端,性器官完全成熟的成虫--蜉蝣。只要有亚成虫停留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个个像死蜉蝣一样的空外壳,真的成虫早已在天亮时飞走了,这也许便是误认為蜉蝣“朝生暮死”的一个原因吧。
 

  蜉蝣成虫的寿命确实比其他昆虫短得多,这可能是它退化了的口器不能取食以及由亚成虫变為成虫的过程中大量消耗了体内营养物质的缘故吧。
 

蚕食鲸吞
 

  如蚕一般慢吃桑叶,像鲸一样猛吞食物。比喻用种种方式侵佔、吞併。孙中山《兴中会宣言》:“蚕食鲸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於目前。”
 

蚕是鳞翅目蚕蛾科的昆虫,以家蚕為代表。
 

蜂拥而来


  像成群的蜜蜂似的一拥而来。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又等了一会儿,方见胡统领打著灯笼火把,一路蜂拥而来。”
 

  蜜蜂属於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虫,以中华蜜蜂和义大利蜜蜂為代表。
 

蜻蜓点水


  唐代杜甫《曲江二首》:“点水蜻蜓款款飞”。比喻做事肤浅浮泛,不深入。老舍《四世同堂》第二十八章:“那点悔意像蜻蜓点水似的,轻轻的一挨便飞走了”。
 

  蜻蜓在昆虫纲中自成一大类,叫蜻蜓目,世界已知的种类超过五千种。蜻蜓是人们熟悉的昆虫,它的飞行速度在昆虫中仍保持著冠军的称号;它在飞翔中捕食了大量的蚊蝇;它那“小憩钓鱼杆”的姿态和“款款飞”的点水动作,為诗画留下了情意。
蜕化变质
 

  蜕化:指昆虫脱皮掉壳后改变了原形态。比喻正派人腐化堕落而变坏。
 

  昆虫在胚后发育要经过变态,分不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大类。不全变态有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虫态。完全变态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一条线拴两蚂蚱
 

  比喻两事物彼此相连,不可分离,也比喻二者的命运紧密联繫,谁也不能单独逃脱。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因為咱们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飞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蚂蚱是蝗虫的俗称,有的地方也兼指蚱蜢。蝗虫和蚱蜢都是直翅目昆虫。
 

蚂蚁啃骨头
 

  机械製造工业中用几台小型、简易的机器设备加工大型工作件的形象比喻。蚂蚁比喻小型、简易的机械设备,骨头指大型的工作件。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种类繁多。
 

薄如蝉翼
  形容非常薄,像蝉的翅膀一样。古代用来形容一种薄的丝绸。
  蝉属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
蚕头燕尾
 

  书法上说横画起笔著纸痴笨的,叫“蚕头”;捺画收笔出锋出,提笔回锋,分成叉式的,叫“燕尾”。这是不善於学习顏字碑刻所容易染上的一种习气。
一窝蜂
 

  比喻人多声音杂乱,乱哄哄地一拥而上。
 

蜂类属膜翅目昆虫,主要指蜜蜂和马蜂。
 

蜂目豺声
 

  眼睛像蜂,声音像豺。形容面目兄恶,声音可怖。蜂类属膜翅目昆虫,主要指蜜蜂和马蜂,其复眼很大而呈球形,人的眼睛要长成这样,那一定很可怕。
 

  [成语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楚王準备立他的大儿子商臣為太子,一时没有决定下来,便找令尹(宰相)子上来商量。子上说:“大王,你现在还很年轻,爱儿子的情感还不专一。如果你这样早就立了太子,将来移情爱另外一个儿子时,再废除这个太子,这样做容易发生祸乱。况且在楚国歷代传统中,真正继承王位的常常是小儿子。就拿公子商臣的外貌来说,我觉得他眼睛长得像蜂眼似的可怕,说话声音像豺狼叫一样难听。依相法来说,这种相貌的人是兄残的,如果他做了太子,一定会做出不义的事来。”
 

  楚王听了这话不以為然,还是将商臣立為太子。商臣听说子上在父亲面前说了他很多坏话,便对子上怀恨在心。有一次,他利用和别国打仗的机会,在楚王面前说子上受了敌国行贿,楚王不问情由便将子上赐死。
  后来,楚王瞭解真相时已后悔莫及。不久,楚王真的就像子上说的那样开始讨厌商臣,而喜欢上了第二个儿子子职,并想改立子职為太子。商臣知道这事以后,便与老师潘崇合谋,率领宫中军队将王宫围住,逼死了父亲,自立為王,称作楚穆王。
 

千里之堤,溃於蚁穴
 

  千里长的大堤,由於小小的蚂蚁洞或白蚁穴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蚁之穴溃。”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白蚁自成一大类,称為等翅目。
 

蝇头小利
 

  蝇头,比喻细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财利。《南史·衡阳元王道度传》:“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苏軾《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蝇是双翅目昆虫,种类很多。我国最常见而与人类关系最大的為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也就是家蝇或称苍蝇在我国分佈的一个亚种。
 

与武器有关的歇后语
  (1)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2) 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和昆虫有关的中国古代成语

 

由於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為现代大眾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凋螗沸羹 凋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凋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寧的意思。
 

蝟锋螗斧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蝟锋”指刺蝟的刺。“蝟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為大蚂蚁。
 

楚腰蠐领这里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蠐”一般指蠐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蠐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於“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徵。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 “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鷦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蠐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藉以形容人的相貌兄恶、丑陋,性情兄狠。如“蜂目豺声”等。
 

喙蝉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為喙管,内藏上、下顎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頷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蝉的翅轻、薄而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製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為重,千钧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絀。成语“蝟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成语“鷦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鷦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於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產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凋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產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蚕幼虫口器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為祸害国家的行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藉以比喻人的聚集,如“蝟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於土中,能使堤坝中產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於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发声有些昆虫能发出鸣声。成语“蝶怨蛩凄”、“襟若寒蝉”、“仗马寒蝉”、“凋螗沸羹”、“蛙鸣蝉噪”、“蝉喘雷乾”等用昆虫不同的鸣声或停止鸣叫比喻人的不同心情和情态或环境;“聚蚊成雷”比喻眾口嚣喧,积小成大。
发光 有些昆虫能发光,如“映雪囊萤”中的萤火虫。
 

自卫有些昆虫有自卫本领,如胡蜂用產卵器变成的毒针蜇刺敌人。成语中多转意為狠毒,不可小视。如“狼猛蜂毒”、“蜂蠆有毒”、“撩蜂吃螫”等。
 

寿命有些昆虫看上去寿命很短,如古人认為蜉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不到1天,最长不过3天。汉语成语“朝生暮死”藉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產卵场所和方式 蜻蜓在飞行过程中產卵於水面物体上。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深入。
 

排便 苍蝇能一边舐食半流质食物,一边排出黑色的粪便,会污染洁白的物体。成语“青蝇染白”、“青蝇点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谗言污蔑别人。

[2 楼] | Posted: 2013-08-06 21:55 顶端
红色辣椒
4 级别:管理员
头衔:

性别: 保密

功勋:水龙王 11985篇
精华: 0
威望: 11987
财富: 119031 金币
贡献值: 0
在线: 1648(小时)
状态: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注册时间:2013-05-29
最后登录:2016-09-2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红色辣椒 说: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某些成语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螻)”、“ 襟若寒蝉”等。“户枢不蠹(螻)” 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生蛀虫;“ 襟若寒蝉”中的“寒蝉 ”指晚秋的蝉,因天寒而不发出鸣声。

 


几个不符合科学的涉虫成语


由於成语多来自古语,而古人对昆虫的瞭解还不够深入,因而成语中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学的地方。现列举若干例:
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於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其实蚕作茧并非出於自讨苦吃,而是用来保护不能爬也不能飞的蛹。


飞蛾扑火这个成语源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原是讚赏献身精神的意思。现在一般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其实飞蛾扑火,并非奉献,也非寻死,而是因為蛾类多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调查害虫种类和数量,也可捕杀害虫或採集蛾类标本。
 

朝生暮死古人认為蜉蝣“朝生暮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蜉蝣的幼虫(稚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然后才变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最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於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因而认為蜉蝣是“朝生暮死”。
 

蝉腹龟肠 用成语“蝉腹龟肠” 比喻穷困的处境,是因為古人认為蝉只饮露水,必定腹中空空。其实蝉并非靠饮露水為生,而是用刺吸式口器刺进树的嫩枝,吸食树的汁液,因此是树木的“吸血鬼”。

[3 楼] | Posted: 2013-08-06 21:56 顶端

落魄人论坛 -> 知识资料




沪ICP备13021411号-2
Powered by Hoothin and phpwind Code © 2002-9999

苏公网安备 32048202041629号

Total 0.014598(s) query 5, Time now is:05-01 10:4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